国际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佳方式
2023-05-27 09:57:42
  • 0
  • 0
  • 0


 

国际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佳方

——专家学者齐聚广州大学 共探中国文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5月17日,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州大学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文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大湾区文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中国文艺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简称中心)揭牌仪式在广州大学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深圳、澳门以及广州等地的知名学者和资深专家围绕立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转换中国文艺话语方式、提高国际传播能力,“以文艺讲好中国故事”展开了深度探讨。

广州大学副校长张其学表示,中国文艺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是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与广州大学共建的研究机构,该研究中心以大湾区与东南亚地缘传播为主要研究方向,以网络文学和北京语言大学汉学家之家南方中心(东南亚汉学家资料库)为特色,是以蓝皮书、资料库、高层智库报告、汉学家组织(中心、基地、小组、论坛、工作坊等组织形式)培养和成果培育为主要研究成果的科研机构。中心聚集了宣传、外交、文艺和翻译等方向的一流专家学者,系统地开展学术活动,大力推动以文艺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化传播力影响力研究水平。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周由强从国家文化强国建设的政治站位,服务大湾区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要和我国文艺国际传播研究的现实需要等方面阐述了该中心成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今后共建该中心提出了明确思路。

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中心(广州大学)主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临时党委书记屈哨兵教授从自己的工作案例说起,他认为,新时代我们不乏精彩的中国故事,但是我们缺少中国故事集成系统,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需要精彩的中国故事集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学者首席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聂珍钊教授认为,该中心的建立将在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不断提升中国文化传播能力和大湾区文化建设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他认为,当前中国文艺理论和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首先应解决科学转向问题,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科学研究的进展,神经网络计算机可以模拟人类大脑的认知和思维的过程,这已经颠覆了我们传统的认知,因此文艺方式和文艺范畴都有一个科学的转向的现实存在。

深圳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央马工程重大课题首席专家、饶宗颐文化研究院院长刘洪一认为,用文艺讲好中国故事,在国家传播过程中除了要重视语言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文明逻辑的认知问题,找到不同文明最大的公约数,寻找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通约性。

澳门大学历史与文化中心主任朱寿桐教授以生动的案例,阐释了中国文化海外传播遇到的现实问题,他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在中国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戏剧等方面建构一套中国艺术理论批评的语汇,向世界展示中国艺术的当代风采。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广州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学报哲社版主编陶东风教授认为,中国故事是世界故事的一部分,讲中国故事是讲真实的中国故事,而不是虚假的中国故事;讲好一个开放的中国故事,而不是一个封闭的中国故事;让大家都来讲中国故事,而不只是中国人讲中国故事。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复旦光华人文学者杨俊蕾,广东省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一级作家周西篱,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安徽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张治栋教授,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爱凤教授等分别结合各自的工作实践和研究领域,畅谈了中国文艺海外传播的现实路径与策略。

广州大学“中国文艺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张谡作总结发言,他认为中国文艺国际传播作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部分,需要我们从问题出发,思考我们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区和误导,结合世界发展形势和中国文艺发展实际进行深入有效的广泛研究。最后张谡主任对该中心未来建设发展提出了设想。

会议还举行了“中国文艺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以及刘洪一教授赠书仪式。会议由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夏清泉主持。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